您好,歡迎您訪問鄭州通信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官網!計算機專業、電子商務專業、美術繪畫專業招生啦

鄭州通信科技中等專業學校

用優質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!

全國招生熱線0371-56666360
疫情讓青年從時尚消費 轉向務實了?

就業動態

熱門專業

全國招生熱線 0371-56666360

疫情讓青年從時尚消費 轉向務實了?

發布日期:2020-07-01 03:09:35瀏覽次數:

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人在3-4個月的時間回歸家庭,過上了一日三餐在家的生活。對很多人來說,這種體驗成年以后就從來沒有過。和之前忙忙碌碌的生活相比,原本想象中十分無聊的居家生活,有著層次感更豐富的體驗。
 
有一些年前跳槽的職場人,想到趁此機會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也是好事,隨著疫情的延長,大家都覺得悶得慌,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,口袋的里面錢想著還是節約一點花,更長的時間宅在家里,不用想著請客吃飯請誰不請誰了,電話能解決的事情不用舟車勞頓跑一趟了,漂亮衣服也不需要那么多件了。
 
一位女高管告訴我,疫情期間她終于有時間徹底清理了一次自己的衣柜,發現有很多件衣服只穿過一兩次,有的甚至連標簽也沒有拆過,她有點困惑為什么會買那么多衣服。疫情讓人們對日常的非理性消費有所驚醒,這種感受或許可以加速一種新的消費潮流的提前到來——務實消費。
 
疫情沖擊,給年輕人的生活帶來不確定性,一些“月光族”開始嘗試從生活的細枝末節處學會節儉。他們在組里分享“0.9元解決一頓午飯”“自己剪頭發”“自行車通勤”等省錢體驗;發布“想喝奶茶求罵醒”“關閉花唄的第五個月”“0消費第一天,立帖為證”等各類求監督的帖子。
 
還有的交流摳門技巧。分享者津津樂道,傾聽者興趣盎然。這些年輕人比“摳”行為的背后,帶有一些戲謔成分,卻也蘊藏著物盡其用、拒絕過度消費的時代心理之變。安全感,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青年的消費觀念。疫情期間失業在家,靠著先前的存款生活,第一次意識到了“錢”的重要性。
 
有位95后開始反思自己此前的消費觀念——買了1000元的襯衣,就需要買1000元的褲子和1000元的鞋子去搭配,再買個2000元的包,才能顯得這一身不是假貨。“但實際上,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?”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,賈小雨決定成為一個“摳門”的人。
 
發生轉變的原因,一方面在于她發現了父母的衰老,希望給父母攢下一筆養老錢。另一方面在于疫情帶來的危機感,她希望自己以后無論何時都不被錢難住,能穩定有保障地生活。有的年輕人連續幾個月零收入,不僅當前的生活品質下降,而且對未來的預期也相對降低。
 
95后女孩劉瑜(化名)所獲頗豐。她出身于普通家庭,畢業后在廣州的食品行業工作,薪資水平一般。最近,她瞄準超市打折時間和清倉區、使用返利購物軟件、每天簽到領積分等。她本人還在“摳組”更新著一個記賬帖,事無巨細地記錄每天花銷。“比如我有段時間會經常買飲料喝,記賬讓我發現在這方面花錢太多,等再想喝的時候,就會去控制自己。”她說。
 
曾經,和大多90后、95后一樣,劉瑜也是個“有多少就花多少”的人,一次去醫院的經歷徹底讓她意識到攢錢的必要性。幾個月前,她發燒去醫院做檢查,花了幾百元,在等結果時,旁邊有個病人正在辦理住院,需要交1000元押金。“當時我心想,幸好我還有1000元余錢,幸好我沒有花掉”。
 
隨后的日子里,劉瑜有意控制自己的花費。“便宜不是我們購物的原則,需要才是。”她逐漸總結出自己奉行的消費觀,也勘破了消費主義盛行背后的邏輯——很多商家以某些噱頭來吸引人,“一生一定要擁有”“必備”這些詞語抓住了大家的眼球,造成“這就是我需要的東西”的錯覺。
 
其實和務實消費相對應的消費現象可以總結為欲望消費,欲望消費也可以分解為炫耀性消費、攀比性消費、補償性消費、腐敗性消費、墮落性消費等,這些消費現象的共同特征是——商品和服務的功能性被降低到十分次要的位置,消費者更希望把錢花在被人羨慕、尊敬乃至嫉恨等方面的商品和服務上。

0371-56666360
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农村的